人物
时段
朝代

別史類
故事類
政書類
目錄類
地理類
正史類
   右注(三十一部二/百五十四卷)
集解周易十卷(马郑二/王四家)集注周易十卷(荀爽/九家)集二王注

十卷(杨/氏)集解周易十卷(张/璠)集注周易十七卷 (唐李/鼎祚)
集注
周易一百卷(唐元/载)集注系辞二卷(隋/志)周易会释记二十
(伪吴僧/陆希觉)
   右集 (第 5a 页)
   右六壬(八十二部一/百九十一卷)
式经三卷(桓安/吴撰)式经杂要决九卷 式经立成九卷
伍子胥式经章句二卷 范蠡玉笥式二卷 宋琨式
经一卷 雷公式经一卷 元女式经要法一卷 黄
帝式经三十六用一卷(曹氏/撰)连珠明镜式经十卷(唐拾/遗内)

(供奉 李/鼎祚
撰)景佑三式目录一卷(杨惟德/等撰)式鉴经一卷 黄
帝金式一卷 金匮入式法一卷 式例一卷 法式
心经 (第 41a 页)
  景业萧吉临孝恭张恭张曾元王朴二十八人封
  伯邓平刘洪管辂赵达祖冲之殷绍信都芳许遵
  耿询刘焯刘炫傅仁均王孝通瞿昙罗李淳风王
  希明 李鼎祚
边冈郎顗襄楷二十人封子司马季
  主洛下闳严君平刘徽姜岌张邱建夏侯阳甄鸾 (第 16a 页)
九部五百五十一卷(通计亡书合九十四/部八百二十九卷)
唐志七十六家八十八部六百六十五卷(失姓名一家 李鼎祚
以下)
(不著录十一家/三百二十九卷)
宋三朝志二十七部二百四十卷
宋两朝志十一部七十三卷
宋四朝志 …… (第 3b 页)
  篇隋经籍志有京氏章句十卷又有占候十种七
  十三卷唐艺文志有京氏章句十卷而占候存者
  五种二十三卷今其章句亡矣乃略见于僧一行
  及 李鼎祚
之书今传者曰京氏积算易传三卷杂
  占条例法一卷名与古不同所谓积算易传疑隋 …… (第 5b 页)
  下其实非一手一足之力世但称孔疏耳其说专
  释一家注文为正
甘棠正义三十卷
 崇文总目梁陜州大都督府左司马任正一撰孔颖
 达正义申演其说 李鼎祚
周易集解十卷 …… (第 13b 页)
  见其一二而所取于荀虞者尤多九家者汉淮南
  王所聘明易者九人荀爽尝为之集解陆氏释文
  所载说卦逸象本于九家易
 中兴艺文志 李鼎祚
易宗郑康成排王弼
易举正三卷
 崇文总目唐苏州司户恭军郭京撰京世授五经得 …… (第 15a 页)
  晁氏曰旧题卜子夏传唐艺文志子夏书已亡今
  此书约王弼注为之者止杂卦景迂云张弧伪作
  陈氏曰按隋唐志有卜子夏传二卷残阙陆德明
  鼎祚
亦时称引考汉志初无此书有孙坦者为周
  易析蕴此汉杜子夏也未知何据使其果然何为
  不见于汉志其为依 (第 20a 页)
  说以为濂溪所师夲于希夷及一僧则固老释之
  宗旨矣此论未之前闻
  陈氏曰伊川止解六十四卦不解大传而以序卦
  分置诸卦之首 唐李鼎祚
集解亦然
王介甫易解二十卷 龚原耿南仲注易各二十卷
  晁氏曰介甫三经义皆颁学官独易解自谓少作 …… (第 5a 页)
  云尔卷首列名氏二十馀家文字异同则散见于
  诸卦云
  巽岩李氏曰晁氏专主北学凡故训多取许叔重
  说文解字陆德明章义僧一行 李鼎祚
陆希声及
  夲朝王昭素胡翼之黄聱隅辈所论亦时采掇吕
  公书则文字句读初无增损景迂则辑诸家异同
  (第 13b 页)
  是编专用虞说兼及荀氏而恭以九家诸说盖以

  汉犹近古故述荀虞二家之注凡散见于六经周
  秦诸书中及略见于资州 李鼎祚
集传者皆为疏
  定汉学八卷又取孟喜虞翻京房郑玄荀爽五家
  之说散见诸书者釐为七卷各系已见其第八卷 …… (第 24a 页)
   (臣/)等谨按举要二卷遵
御纂周易折中之例而述之凡一百四十八条又因汉唐
   宋儒说易已略备于 李鼎祚
周易集解及董楷周 (第 27b 页)
  焦竑曰诸家之说大抵主理莫备于房审权主象

  莫备于 李鼎祚
士藻裒而择之
焦竑易筌六卷 附论一卷
 竑字弱侯山东日照人万历己丑进士第一授翰林
 院修撰迁东宫讲读 …… (第 4a 页)
  治易者率先明象迨晋王弼尚名理而宋邢恕辈
  因之至欲弃卦画不用程氏傅专言理义邵氏说
  尽主象数矣然而识者多有遗议 李鼎祚
谓郑康 (第 12b 页)
 训诂百家凡称子夏者乃取后赝本
 吕祖谦曰崇文总目剟去子夏名以祛误惑最为有
 理
 陈振孙曰子夏易传陆德明 李鼎祚
亦时称引考汉
 志初无此书其经文彖象爻辞相错正用王弼本决 (第 6a 页)
 王弘撰曰自焦氏为诗以代占辞而后之筮者不复
 用文王周公孔子之辞矣此焦氏之罪也
    按汉易惟焦氏独全至 李鼎祚
易集解于随
    卦采赣之说云汉高帝与项籍具明徵也当
    属变占中语
 
 
 经义考卷六 (第 14b 页)
 籍志有京氏章句十卷又有占候十种七十三卷唐
 艺文志有京氏章句十卷而易占候存者五种二十
 三卷今其章句亡矣乃略见于僧一行及 李鼎祚

 书今传者曰京氏积算易传三卷杂占条例法一卷
 或共题易传四卷而名皆与古不同今所谓京氏易
 传或题 (第 7b 页)
 年后乃有王弼之说王济云弼所误者多何必能顿
 废前儒河北诸儒专主郑氏隋兴学者慕弼之学遂
 为中原之师唐因之今郑注不传此景迁晁氏所慨
 叹也 李鼎祚
云郑多参天象王全释人事易道岂偏
 滞于天人者哉合彖象于经盖自康成始其说间见
 于鼎祚集解及释文易诗三 …… (第 3b 页)
 矣夫有是爻则必有是策今三百八十六爻具在而独
 置两爻不论圣人之意岂若是乎
 王应麟曰荀爽易其说见于 李鼎祚
集解若乾升于
 坤曰云行坤降于乾曰雨施乾起坎而终于离坤起 (第 8b 页)
    不敢臆定也

朱氏易义
   佚
 陆德明曰荀爽等九家集注注内又有张氏朱氏并
 不详何人
    按 李鼎祚
集解引诸家易中有朱仰之疑即
    其人也
杨氏周易集二王注
  隋志五卷 (第 30a 页)
 王辅嗣略例并注而子夏传唐张素履伪作不睹有

 于氏易略见 李鼎祚
易传集解中海盐樊侯博综坟
 典专精撰述录示干常侍易解似于载籍节比句栉
 者绝无仅有希世奇书也令升新蔡 (第 18a 页)
 目云王通赞易盖本此也
 陈振孙曰关氏易隋唐志皆不录或云阮逸伪作
 朱子曰关子明易伪书也
 项安世曰 唐李鼎祚
集解易尽备前世诸儒之说独
 无所谓关子明者盖阮逸伪作也 (第 5a 页)
 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
崔氏(憬/)周易探玄

   佚
  李鼎祚
曰崔氏探玄病诸先达(谓大/衍说)及乎自料未免
 小疵
    按崔憬时代莫考 (第 12a 页)
李鼎祚
集解引用最多称
    为新义中援孔疏其为唐人无疑矣
赵氏(蕤/)注关子明易传
  一卷
   存 …… (第 12a 页)
  新唐志十七卷(中兴书目/通考十卷)

   存
 中兴书目集解十卷唐著作郎 李鼎祚
集子夏孟喜
 京房马融荀爽郑康成刘表何晏宋衷虞翻陆绩干
 宝王肃王辅嗣姚信王廙张璠向秀王凯冲侯果蜀 (第 14a 页)
 才翟玄韩康伯刘瓛何妥崔憬沈驎士卢氏崔觐孔
 颖达等凡三十馀家附以九家易乾凿度凡十七篇
 其所取苟虞之说为多
 中兴艺文志 李鼎祚
易宗郑康成排王弼 (第 14a 页)
  鼎祚
自序曰原夫权舆三教钤键九流实开国承家
 修身之正术也自卜啇入室亲授微言传注百家绵
 历千古虽竞有穿凿 …… (第 14b 页)
 或有惜之者况此书圣贤之遗旨所存乎他日有沉
 深志古得之怡然以自广斯亦平阳氏之世德也庆
 𠪾甲申七月
 晁公武曰 鼎祚
集解皆避唐讳又取序卦各冠杂卦
 之首其序云刋辅嗣之野文补康成之逸象盖宗郑 …… (第 16b 页)
 部而巳关朗不载于目乾凿度自是纬书焦赣易林
 又属卜筮子夏书或云张弧伪为然则隋志所录舍
 王弼书皆未得见也独 鼎祚
所集诸家之说时可见
 其大旨唐录称 (第 17a 页)
鼎祚
书十七卷今所有止十卷盖亦
 失其七惜哉
 李焘曰 (第 17a 页)
鼎祚
自序止云十卷无亡失也
 陈振孙曰隋唐以前易家诸书逸不传者赖此书犹 …… (第 17a 页)
 见其一二而所取于荀虞者尤多九家者汉淮南王
 所聘明易者九人荀爽尝为之集解陆氏释文所载
 说卦易象本于九家易
 朱睦㮮序曰唐艺文志称 李鼎祚
集注周易十七卷
 据 (第 17b 页)
鼎祚
自序云十卷而首尾俱全初无亡失不知唐
 史何所据而云十七卷也崇文总目及邯郸图书志
 亦称七篇逸盖承唐史 (第 17b 页)
之误耳 鼎祚
解经多避唐讳
 又取序卦冠于各卦之首所引有子夏孟喜焦赣京 …… (第 17b 页)
 肃王弼姚信王廙张璠向秀王凯冲侯果蜀才翟玄
 韩康伯刘瓛何妥崔憬沈驎士卢氏崔觐伏曼容孔
 颖达凡三十二家又引九家易乾凿度诸说义有未
 详 鼎祚
乃加增削予尝综其义例盖宗郑学者也自
 商瞿之后注易者百家而郑氏玄王氏弼为最显郑
 之学主象数王之学主 …… (第 18a 页)
 辞不复推原大傅天人之道岐而为二可乎康成去

古未远其所纂述必有所本 鼎祚
恐其失坠以广其
 说均之为有裨于易者也是编刻自宋季人间希有
 存者顷岁予得之李中麓氏复用校梓以傅欲使 (第 19a 页)

 人之道不致偏滞而自汉迄唐三十家之言亦不至
 埃灭弗闻也 鼎祚
资州人仕唐为秘阁学士以经术
 称于时及阅唐列传与蜀志俱不见其人岂遗之耶
 抑别有所载耶因附论著于此以 (第 19a 页)
俟博雅者考焉
 潘恭定公序曰此唐李氏 鼎祚
所辑易解刻之者我 …… (第 19a 页)
 而后海或原或委之谓务本然则是编之刻其先河
 之义也夫刻既完授余读之且属余序余遂诠次其
 略俾后之览者有所考焉
    按资州有 李鼎祚
读书台见袁桷清容居士 (第 21a 页)
 故时有不合又不会通一卦之体以观其全每求之
 爻辞离散之间故其误十犹五六
 陈振孙曰伊川止解六十四卦不解大传而以序卦
 分置诸卦之首 唐李鼎祚
集解亦然 …… (第 4b 页)
 八十一首之下是其明比也揆观其初乃如古文尚
 书司马迁班固序传扬雄法言序篇云尔今民间法
 言列序篇于其篇首与学官书不同槩可见也 唐李
 鼎祚
又取序卦冠之卦首则又效小王之过也今悉
 还其初庶几学者不执彖以徇卦不执象以徇爻云
 昔韩宣子适鲁见易 …… (第 15a 页)
 程迥曰晁说之作古易彖象别异于卦爻欲学者不
 执彖以论卦不执象以论爻
 李焘曰晁氏专主北学凡故训多取许叔重说文解
 字陆德明章义僧一行 李鼎祚
陆希声及本朝王昭
 素胡翼之黄聱隅辈论亦时采掇吕公书文字句读
 初无增损景迂则辑诸家异同或断以已意有 (第 16b 页)
 子木亲受业夫子下抵汉魏专门名家者不胜计虽

 互有得失之论大抵不过象义二者就其意旨不合
 最甚者惟 李鼎祚
王弼其专用象变三十馀家而不
 及义者 (第 22b 页)
鼎祚
也尽扫象变不用古注而专以意训者
 弼也子为书为象乎为义乎曰有象则有义以义训
 者不可以遗象也义不由象 (第 22b 页)
 頖协助两山长及书院职事生员醵泉讫役半年而

 毕甚矣易道之难明也自汉至今说易何啻千家王
 弼孔颖达注疏单行朱文公尝深辟之读者亦鲜 李鼎
 祚
易百家解义间见子夏京房虞翻陆绩蜀才之说
 及郑玄互体殆无复读之者天启斯文濂洛有作周
 元公曰无极而太 (第 4b 页)
 今弘儒郑注不可废河北诸儒专主郑氏隋兴学者
 慕弼之学遂为中原之师此景迂晁氏所慨叹也易
 有圣人之道四焉义理之学以其辞耳变象占其可
 阙乎 李鼎祚
云郑多参天象王全释人事易道岂偏 (第 7b 页)
 诸物或以六爻相推或以阴阳消长而为象学者犹
 可求也然有象外之象则非思虑意计所能及矣而
 况于立例以求之乎 李鼎祚
缀缉于王氏弃掷之馀
 朱子发后出而加密丁易东继之而愈详圣人立象
 之妙终不可见作象略象学既明则因象以 (第 12b 页)